无相关内容记录
  • 基于SPOC平台的《血液病学》在线开放课程分析与评价

    编辑人员 丨来源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6天前

    来源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目的:探索采用量化手段开展基于小规模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平台的血液病学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法:选择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采用视频观看、富文本浏览、随堂测验、专题讨论等形式,开展血液病学在线课程学习。教学内容涵盖血液病基础、贫血性疾病、血液肿瘤、出凝血疾病。通过教学行为的评估、单元测验、课程考试、SPOC成绩的评定进行教学评价。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教学视频的时长与学生学习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视频观看数量和观看时间与课程考试成绩、SPOC成绩的相关关系。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课程学习行为(参与率)的差异。采用 t检验比较单元测验两次答题成绩的差异,测算复本信度。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血液病学不同亚专业试题得分率的差异和血液肿瘤不同考点得分率的差异。 结果:教学视频观看率明显高于富文本浏览和随堂测验的参与率( P<0.001; P<0.001);视频时长与视频观看、富文本浏览、随堂测验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R=0.168, F=0.81, P=0.376; R=0.057, F=0.07, P=0.802; R=0.124, F=0.37, P=0.546);视频观看与富文本浏览、随堂测验的参与率呈显著正相关( R=0.890, F=76.41, P<0.001; R=0.934, F=163.67, P<0.001)。贫血性疾病单元测验参与率明显高于血液肿瘤( χ2=49.08, P<0.001)、出凝血疾病( χ2=25.97, P<0.001),第二次答题成绩有明显提高( t=-2.09, P=0.040),试题复本信度0.750。不同亚专业课程考核得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20, P=0.074);视频观看数量与SPOC成绩呈显著正相关( R=0.523, F=196.22, P<0.001);血液肿瘤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试题得分率明显低于一般临床资料试题( P<0.05)。 结论:教学视频是在线课程的基础,增加视频观看个数,提高视频观看率,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富文本浏览、随堂测验等延伸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课程学习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视频观看时间等单纯行为因素不推荐成为成绩评定指标。单元测验采用两次答题取最高分,有利于通过学习行为提高专业学习水平,而不影响成绩评价的可靠性。基于SPOC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有利于《血液病学》课程教学的均衡开展。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6天前

  • 基于文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析阴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 丨来源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6天前

    来源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及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治疗阴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用药规律与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中药治疗阴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相关文献,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组方规律,确定常用药对;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本草组鉴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关键基因和主要靶点信息,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中的CytoHubba和MCODE插件筛选出关键靶点信息,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得到129篇有效文献,共计130个中药处方,通过关联规则筛选出"生地黄—牡丹皮—旱莲草"为最佳中药复方,HSP90AA1、STAT3、VEGFA、MAPK3等为关键靶点,槲皮素、山柰酚、金合欢素与木犀草素等为主要有效成分,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调控癌症通路、Th17细胞分化及核转录因子κ B(NF-κ B)信号通路等.结论 治疗阴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应抓住止血、凉血、行血三要素,初步揭示常用复方"生地黄—牡丹皮—旱莲草"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作用,为今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6天前

  • 基于"温肾化气,利湿泻浊"理论探讨肾性贫血的辨治

    编辑人员 丨来源 : 《天津中医药》 6天前

    来源 : 《天津中医药》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残存肾功能的恶化,贫血程度不断加重;严重贫血者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病机贯穿该病始终,脾肾亏虚为本,痰湿、浊毒阻络为标,主要累及脏腑为肝、脾、肾.治疗上当温补肾气与祛浊毒邪兼顾,益气补血并用,肝、脾、肾同治,补虚的同时不忘通腑利湿泻浊,以平补、轻补为主,调畅气机,补而不滞.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6天前

  • 去甲基化药物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个疗程后血小板数倍增对治疗反应及疗效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 丨来源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1周前

    来源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1个疗程后血小板数倍增(血小板计数加倍)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治疗反应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单用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的75例MDS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MDS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血小板数是否加倍分为血小板倍增组和血小板非倍增组,并进行组间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治疗反应及疗效.此外,还比较了患者血小板的变化在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治疗中的差异.结果:血小板倍增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ORR明显优于非倍增组(P=0.002),两组获血液学改善的病例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此外,血小板倍增组和非倍增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26和11个月(P=0.001).血小板倍增组的总生存期(OS)、1及2年OS率也明显优于血小板非倍增组.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1个疗程后血小板数倍增是MDS患者OS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3).阿扎胞苷治疗MDS患者血小板数倍增的反应率与地西他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vs 23.8%,P>0.05).结论:治疗1个疗程后血小板数倍增可作为MDS患者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反应率和较长OS的预测指标.此外,用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治疗MDS患者血小板数倍增的反应率无明显差异.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1周前

  • mTORC1在EB病毒LMP1促进DLBCL细胞母细胞化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 丨来源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1周前

    来源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目的:研究通过mTORC1通路EB病毒LMP1诱导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母细胞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EBV+及EBV-DLBCL细胞株LMP1蛋白、CD38的表达及p70S6K磷酸化情况.构建过表达LMP1稳转株及RNAi沉默LMP1基因,用RT-qPCR验证基因表达,并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LMP1蛋白、CD38的表达量及较EBV-p70S6K磷酸化水平.结果:相较于EBV-DLBCL细胞,LMP1蛋白在EBV+DLBCL细胞上表达(P=0.0008),EBV+DLBCL细胞p70S6K磷酸化水平更高(P=0.0072)及CD38的表达量更高(P=0.0091).与空载组对比,LMP10E组的LMP1蛋白表达及CD38表达量均增高(P=0.0353;P<0.0001),且p70S6K磷酸化水平增高(P=0.0065);并验证了LMP1 mRNA表达(P<0.0001).较si-NC组,LMP1KO组不表达LMP1蛋白(P=0.0129),且p70S6K磷酸化消失(P=0.0228);同时,CD38表达量减少,但无显著性差异(P=0.2377).结论:LMP1通过活化mTORC1通路促进DLBCL细胞浆母细胞化.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1周前

  • 重庆地区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 丨来源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1周前

    来源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地中海贫血(地贫)患儿的基因型分布及血液学筛查特征.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的207例地贫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本地区地贫患儿的基因型分布及血液学筛查特征.结果:送检482份样本中通过基因检测确诊地贫207例,总检出率42.95%,其中α地贫检出率为17.63%(85/482),β地贫检出率为24.27%(117/482),α复合β地贫检出率为1.04%(5/482).本次α地贫共计检出5种基因突变类型,组成6种基因型,其中以αα/-SEA、αα/-α 7最为常见;β地贫共计检出8种基因突变类型,组成9种基因型,其中以CD17/N、CD654/N、CD41-42/N最为常见.送检样本中年龄在0-3岁(57%)检出率最高,贫血程度主要为轻度(88.41%),MCV<80 fl者占97.58%,MCH<28 pg者占98.55%,MCHC<320 g/L者占60.87%,RDW-SD<37%者占71.50%.β地贫组MCV、MCH均明显小于α地贫组(P<0.05),MCHC明显大于α地贫组(P<0.05),但两组间RDW-SD无统计学差异(P>0.05).β+/βN与β0/βN地贫患者的MCV、MCH、MCHC、RDW-SD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αα地贫组MCV、RDW-SD均低于-α/αα地贫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MCH、MCH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庆地区儿童地贫基因型具有多样性及异质性,且以轻度贫血为主;基因型不同的地贫患儿血液学指标存在差异.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1周前

  • 为提升IPTR患者血小板输注后CCI值建立分级规避HLA抗体对应抗原方法及HLAMatchmaker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 丨来源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1周前

    来源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目的:建立分级规避HLA抗体MFI阈值对应抗原方法,联合应用HLAMatchmaker表位计算法,选择供患者表位最小错配评分值,评估两种方法为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mmune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IPTR)患者选择HLA相容性血小板供者,在提升血小板输注后校正增加值(CCI)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PRCA法完成51例IPTR患者的7 807次血小板交叉配型实验,判断其免疫反应阴/阳性结果.采用Luminex单抗原流式微珠法检测患者的HLA-I类抗体,获得不同特异性抗体对应HLA-I类抗原MFI值,并将其分组及分级,强阳性组(MFI>4 000,1级)、中阳性组(1 000<MFI≤4 000,2级)、弱阳性组(500<MFI≤1 000,3级)和1个阴性对照组(MFI≤500),分组统计SPRCA实验在四组中免疫反应的阳性及阴性结果检出数,比较四组之间统计学差异.对2例患者多次申请血小板配型选择HLA相容性供者事件,采用HLAMatchmaker计算供患者HLA表位错配评分数,选择最小HLA表位错配评分数供者,同时规避1和2级HLA-I类抗体对应抗原的供者,为患者输注适合供者血小板,输注之后计算CCI值,统计临床输注效果.结果:51例IPTR患者的不同特异性HLA-I类抗体及对应抗原在强阳性、中阳性和弱阳性三组之间的SPRCA实验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检出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01),阳性结果检出数呈现由高到低格局(强阳性组>中阳性组>弱阳性组).强阳性和中阳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的SPRCA实验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检出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弱阳性位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的SPRCA实验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检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设置强阳性组为相应特异性HLA位点对应抗原1级规避阈值,中阳性组为2级规避阈值,弱阳性组为3级规避阈值,在供者血小板紧缺情况下,可以不需要规避弱阳性组.规避1和2级HLA-I类抗体对应供者抗原及选择HLAMatchmaker表位错配评分数≤7血小板供者策略,24 h内CCI值均>4.5 × 109/L,均可获得临床血小板输注有效.结论:在为IPTR患者选择HLA-I类相容性供者时,分级规避HLA-I类抗体对应供者抗原,综合选择供受者HLAMatchmaker表位错配评分数≤7,经血小板交叉配型实验确认为阴性结果的供者选择策略,对提升IPTR患者血小板计数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1周前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相关性及预后

    编辑人员 丨来源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1周前

    来源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目的:探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6月至2023年2月期间131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期间其中19例进展为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MDS疾病相关基因突变类型并绘制突变谱,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之间相关性及预后.结果:131例MDS患者中位年龄58(17-86)岁,男女比例约为1.3:1.131例中共检测出148个基因突变、25种突变类型,其中U2AF1、ASXL1常与其它基因发生共突变,且分别与20q-和正常核型伴随出现.SETBP1和SRSF2多见于60岁以上患者,NPM1和WT1常见于60岁以下患者,老年患者的基因突变数目多于年轻患者.,男性SF3B1和RUNX1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于女性,女性DNMT3A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于男性.MDS进展为sAML患者组的基因突变数目高于MDS组(1.8vs1.0个,P=0.006).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SS-R预后评分≥3.5分和TP53是M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单等位基因TP53突变和野生型TP53患者OS优于双等位基因突变型(P=0.003);未转白患者OS优于sAML患者(P=0.01);移植患者OS明显优于未移植患者(P=0.036).结论:基因突变与细胞遗传学指标和临床特征(外周血细胞数、性别、年龄)密切相关.IPSS-R预后评分、TP53是影响MDS患者OS的危险因素.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1周前

  • 血清游离轻链在单克隆球蛋白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 丨来源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1周前

    来源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轻链(sFLC)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8例MG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sFLC水平,并分析sFLC对MG患者的诊断、疾病严重程度以及疗效评估的价值.结果:98例MG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40例;具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球蛋白血症(MGRS)45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球蛋白血症(MGUS)33例,血液系统肿瘤20例;IgG型58例,IgA型26例,IgM型7例,轻链型5例,不分泌型2例;κ型35例,λ型63例;肾功能异常53例,肾功能正常45例.MG患者外周血中sFLC-κ和sFLC-λ表达水平相比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血液系统肿瘤患者sFLC-κ和sFLC-λ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GRS和MGUS患者(P<0.05),而MGRS患者又显著高于MGUS患者(P<0.05).肾功能异常者sFLC-κ和sFLC-λ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者(P<0.01).sFLC-κ和sFLC-λ与MG患者的球蛋白(r=0.392,r=0.435)、β2-微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403,r=0.468),在伴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中,与血肌酐水平亦呈正相关(r=0.586,r=0.631),与年龄、性别、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血钙等指标均未见明显相关性.经过治疗,患者sFLC-κ和sFLC-λ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sFLC水平在MG患者中显著升高,是一个可以快速检测、敏感度高,有助于疾病类型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定和疗效评估的新指标.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1周前

  • MicroRNA-3162-3p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 丨来源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1周前

    来源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目的:探讨microRNA-3162-3p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纳入96例ITP患儿,按照病程的不同将其分为新诊断组(病程<3个月,40例)、持续性组(病程3-12个月,30例)、慢性组(病程>12个月,26例),同期选择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离并培养ITP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PBMNC中microRNA-3162-3p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PBMNC中IL-17、IL-23、IL-10、TGF-β的含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microRNA-3162-3p与血小板计数、IL-17、IL-23、IL-10、TGF-β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患儿的外周血PBMNC中microRNA-3162-3p、IL-10的表达及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P<0.05),IL-17、IL-23、TGF-β显著升高(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microRNA-3162-3p、IL-10在PBMNC中的表达及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下降(P<0.05),IL-17、IL-23、TGF-β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MicroRNA-3162-3p在ITP患儿PBMNC中的表达与血小板数、IL-10呈正相关(r=0.716、0.667),与 IL-17、IL-23、TGF-β 呈负相关(r=-0.540、-0.641、-0.560).结论:MicroRNA-3162-3p 在 ITP患儿PBMNC中的表达明显降低,参与调控Th17/Treg的失衡,可作为ITP潜在的治疗靶点.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1周前

自动推荐中